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複製成功!
媒體中心

「一嘉人」專欄

一「嘉」人和諧共享

2020年7月21日

今天的香港,以至全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威脅着我們的,是肉眼看不見,卻無處不在,小若微塵,殺傷力卻無比巨大的敵人。一場世紀疫症,小則令人焦慮不安,大則掀起國與國之間,對醫療物資的爭奪,甚至互相攻擊及追究責任的罵戰。

如何突破困境呢?最近嘉華集團創辦人兼主席呂志和博士,和才氣縱橫的飲食名家蔡瀾先生飯聚,話題自然落在呂志和年少時,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厄運。

「寧靜致遠 和諧共享」是呂志和博士的處世之道,蔡瀾亦親筆提字與大家共勉。

 

寧靜致遠 和諧共享

呂志和回憶說,呂家是江門的富裕家庭,鄉下有田有地。自日軍侵華,五歲時的他便隨家人逃往香港避難,住在新填地街,家裏有樓收租。呂志和是三代單傳獨子,下有五個妹妹,萬千寵愛在一身,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初小更考第一。直至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快樂的童年剎那間消失無蹤。剛上中一的呂志和,無奈輟學,他被迫一夜之間長大成人。

「炸粽」

 

「我爸爸,講得白,就是大少爺來的,你叫他搵食就難。當日本人來到怎麽辦?做生意他又不懂,那時候靠13歲的我養活全家。我什麽也不懂,想到可以做飲食。將米和綠豆用竹葉包好蒸熟,切成三角形,將它炸了賣出去,吃起來都是粽的味道,但加多份油炸的香味吸引人,賣得好,就做到生意。我也覺得好奇怪,那時候怎會想到呢?自己又不是那一行。」是殘酷的生存環境,激發了呂志和的營商智慧和想像力。

蔡瀾和應說:「我媽也是這樣,日本人打仗的時候,我爸這些書生是沒有用,他做小生意,我們問他:『你做什麽?』他說他賣蚊帳。我媽則不同,求生方面好厲害,打仗什麽都沒有,見樹上有芒果,拿樹枝打幾下,令芒果掉下來,批皮、浸些甘草和糖漿,切成一塊一塊拿去賣。」

 

窮則變、變則通

「沙河粉馬仔」

 

「戰爭時,找不到麵粉,食油和雞蛋也很貴。當時根本沒有可能做薩琪瑪。我在街上見到沙河粉皮乾。靈機一觸想到把沙河粉曬乾,將大鍋燒紅,裝滿沙,像炒栗子般,將乾的沙河粉皮以熱沙劈里啪啦爆開,就像今天的爆谷。將沙取走後,加點糖漿,切成一舊舊,就成為『沙河粉馬仔』,香脆、飽肚又便宜,大受歡迎,養活我家一、兩年。我是因為見許多人排隊辦證返家鄉,排隊既疲累又肚餓,加上父母一定會給小朋友零用錢,買點花生和蠶豆等小吃,觸發我利用此商機,想到弄些小吃去賺錢。這就是『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日本戰敗時,呂志和賺取到人生第一桶金,足以買下一條街的房子!

「炸粽」和「沙河粉馬仔」,不僅代表呂志和堅毅不拔的精神,更代表他能夠利用靈活腦袋,四兩撥千斤,為自己、為戰亂中的黎民百姓,創造價廉味美的食物。

海景嘉福酒店海景軒的大廚,特意重新煮製當年呂志和博士創造的「炸粽」和「沙河粉馬仔」,給蔡瀾品嚐。

 

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初心

嘉華集團主席及創辦人呂志和博士一直秉持「取諸社會, 用諸社會」的宗旨,多年來在拓展業務的同時積極參與公益事務,回饋社群。

 

流金歲月,今天的呂志和跨越人生無數的考驗,獲得商業成就之餘,也關注人類文明發展最核心的問題,不忘推動社會進步的初心。他創立「呂志和獎 ─ 世界文明獎」,是為了建設和諧社會,為人類謀求福祉,例如獲得2016年「持續發展獎」的袁隆平,他發明的高產雜交水稻技術,在中國就有近六成的稻田採用,所增加的糧食,足可以養活7,000萬人,此技術供全人類共享,已被推廣至孟加拉、巴西、印尼和美國等多國,促進世界糧食供應穩定。

又如2017年「持續發展獎」獲獎者解振華,自1993年起領導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他針對全球最迫切的環保問題 ─ 氣候變化,遊說195個國家和地區,放下分歧,成為促成各國一致同意簽訂《巴黎協定》的關鍵人物。

逾90歲的企業家,遙遙回望那個正在熱炒「沙河粉馬仔」的少年呂志和,或許會心微笑,千里傳音鼓勵他:無論環境多惡劣,只要冷靜面對,困難終將過去。任何形式的戰爭都是歪路,唯有放下爭奪,共享成果,才有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