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複製成功!
媒體中心

《嘉天下通訊》及專題故事

「呂志和卓越青年學者獎勵計劃」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
資助200萬美元鼓勵年輕醫科生回報香港、服務大衆

2016年5月12日

「作為一名醫生,不應只希望用世人已知的醫學知識醫治病人,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創造知識的一部分。」這是 一位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的青年醫生,在「呂志和卓越青年學者獎勵計劃」成立當天,將自己投身醫科研究的心聲告訴嘉華集團(「集團」)主席及創辦人呂志和博士。呂志和博士為之鼓舞,更表示自己希望創辦獎學金計劃,可以鼓勵和幫助香港的優秀醫科生專心科研,全力以赴,發揮無限探索精神,力求以創新和多元的思考角度去開拓醫學前程,同時把所學帶回香港,服務香港以至其他地區的醫療發展。

呂志和博士為中大醫科生資助 200 萬美元赴海外深造

「呂志和卓越青年學者獎勵計劃」於2016年5月12日在香港成立。嘉華集團(「集團」)主席及創辦人呂志和博士透過 LUI Che Woo Charity(呂志和慈善)捐資二百萬美元(即1,560萬港元)予香港中文大學,以幫助香港發展醫學科研,以面對未來人口老化、新型傳染病肆虐等種種考驗,提升世人福祉。該計劃向有志追求科研的中大醫科生頒發獎學金,資助他們到海外攻讀研究生課程,學成後回到香港進行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回饋社會。捐贈暨成立典禮假呂志和臨床醫學大樓舉行,由呂志和博士伉儷、校長沈祖堯教授及醫學院 院長陳家亮教授共同主禮。

呂志和博士:為培養新一代醫學領袖 責無旁貸

呂志和博士多年來實踐社會責任,尤其在教育及醫療方面最為 關心。2013年呂志和博士透過慈善基金向中文大學捐贈一億港元,成立「呂志和創新醫學研究所」,透過跨學科合作,結合臨床科研,推動嶄新的醫學診斷和治療。為銘謝呂博士對 中大的長期支持和關懷,中文大學將其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臨床醫學大樓命名為呂志和臨床醫學大樓。

呂博士堅信,紮根香港80年,香港的確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正如中大醫學院,有很多出色的醫科學生。他鼓勵年輕的醫科 學生們應當立志於高遠,立足科學發展,不斷創新與超越,走向全球。不僅要面對,更要迎接全球醫療保健所面臨的挑戰,肩負開發預防疾病和增進人類健康的新服務、新研究的使命,開拓國際視野,成為新一代醫學領袖,引領業界服務社群。

人類醫學從幾厘米邁向幾毫米的巨大成就  展示頑強精神

在香港,與醫學有關的科研和創新科技亦發展迅速,對醫生科學家(clinician-scientist)的需求愈加殷切。呂志和博士聽取了部分中大醫科生的分享和感受,被這些年輕又擁有志向的年青人所感動,他讚歎,「當今的醫學進步飛快,不僅很多疑難雜症獲得醫治,更在許多醫生學者的不懈努力下,為病人減輕了痛苦,非常令人敬佩。過往有些病症,在香港連化驗的能力都沒有,要送去美國化驗,不僅耗時費力,還需要有財力支持,最重要的是會延誤醫治的最佳時機。還有些病症以往實施外科手術的風險非常大,有的要從背部開刀,病人恢復時間又長又痛苦,但是現在有了微創技術就可以解決了。這些重 要的科技進步,都是人類醫學從幾厘米邁向幾毫米的巨大成就,展示的是人類與疾病抗爭的頑強精神,以及為後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醫學成果。」

傑出的科研人才需要自小培養並投入大量資源。多年來,中大醫學院一直致力培育醫生科學家,鼓勵年青人從事醫學科研,為不同疾病研發更適切的預防及治療方法。中大先後於2013年開辦「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培育有志科研的醫學生;2014年推出「CU Medicine 2035」計劃以延攬國際級醫學科研人才加入中大醫學院。

沈祖堯:呂志和博士為善不甘人後 高瞻遠矚 肯定中大辦學理念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在典禮上表示:「醫學知識發展 一日千里,新世代的醫療保健領域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我們在醫學教育、科研和醫療技術發展上都不能 固步自封。大學一直希望有規劃地培育更多年青的臨床科學家接棒,因此有意設立獎學金資助優秀而具潛質的中大醫科生到海外進修,學成歸來後在醫學院繼續研究或參與教學工作,為新一代的醫生科學家提供發展的平台,以面對香港未來在醫療服務、教育及科研的新挑戰。」

沈祖堯教授讚揚呂博士為善不甘人後,一直對醫療、高等教育、基礎教育以及資訊科技的發展大力推動,是一位高膽遠矚的成功企業家,敏銳地洞察到發展創新醫學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他說,呂博士慷慨的捐贈再一次肯定了中大的辦學理念,大大鼓勵了中大繼續提升教育及研究水平,為世界作出貢獻。

陳家亮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表示:「培訓醫學教研人才 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在達至這個目標的路上,我們絕不 孤單。感謝呂博士的慷慨支持,讓中大醫學院有志科研 的醫科生,可以獲頒獎學金遠赴海外深造,擴闊視野、 建立研究網絡和感受社會脈搏,再回港貢獻社會。培育 一名醫生科學家,由六年醫科學士課程、再加上四年的 海外研究,前後為期至少十年。『呂志和卓越青年學者 獎勵計劃』可以說是正正成就和體現著『十年樹人』 的精神。」 隨著人口老化所面對相關的疾病,包括癌症、腦退化及 心血管問題越來越普遍及複雜,我們更需要培訓有能力 和經驗的醫生,以及栽培未來醫生科學家。陳家亮 教授說:「作為國際級醫學院,需要結合醫學教育及 科研,兩者並存以達至可持續發展。如果沒有科研來 推動醫學,醫學便不會有所進步。兩者必須取得平衡, 一方面要專注栽培有心有力的醫生,從中挑選個別對 科研有興趣和有能力的學生,因材施教。」近年中文大學 醫學院研究出很多驕人的成果,例如在中風預防,肺癌、 鼻咽癌、乙型肝炎引致的肝癌上皆有很多新發現,改寫 本土以至國際醫療領域指引。

鄭華哲醫生

牛津大學醫科哲學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9年畢業)

大學教育培訓需具備國際視野,務須達至可持續發展及因材施教,為社會培育醫生的同時,推動醫學科研進步。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新科技發展,在社會善長仁翁如呂志和博士的支持下,有志有能力的醫科學生能夠遠赴海外開拓眼光,接受教育。呂志和創新醫學研究所及中大醫學院所推出的「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致力吸納有能力、有抱負的醫科學生,推動醫學研究,成就未來醫學科學家,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新希望。

一邊發展醫生事業一邊進行研究工作的鄭華哲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牛津大學醫科哲學博士。科研對醫療世界是極之重要議題,基於醫學不斷進步,昔日的研究到今天已經有所改變,人類不能停留在以前,應該不斷增值。鄭華哲博士表示:「科研所研究的項目全是新問題,新及重要的問題必須要很努力和花很長的時間去研究,失敗乃必然階段,困難在於大多數進行的實驗皆未必成功,感謝呂博士的支持,科研是很昂貴和需要長時間投資,必須具備資源、配套、人才、軟件、硬件讓我們去嘗試。希望大家珍惜,努力在科研上作出貢獻。」

高浩博士

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哲學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5年畢業)

2012年返港的高浩博士接受呂志和博士捐款,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實驗室,繼續進行視覺神經系統及控制運動網絡機制研究,同時正計劃開啟腦內小血管病變研究項目。

高浩博士表示成立實驗室絕非易事:「研究神經科學,成立實驗室之初已經需要一筆相當大的經費,與其他研究項目比較, 我們需要的器材包括顯微鏡、用於光學和視覺方塊上的激光都是很昂貴的,如果沒有儀器,所有研究都不能進行。呂博士的捐款大部分用於添置儀器上,令研究可以繼續進行。」

高浩博士表示科研工作無論儀器、支援博士研究生均需要相當龐大的經費,社會善長仁翁的支援和支持,對他們別具意義。

高浩博士曾獲推薦前往倫敦大學學院攻讀為期三年的神經科學哲學博士課程,他認識到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不同專業 的合作、互補和互助,共同解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大趨勢。高浩博士回港後埋首於科學研究,他期望社會上有更多善長仁翁支持醫學科研,令有志投身醫學研究的醫科學生可以有機會發揮,為提升社會大眾福祉而不斷努力。